發布時間:2022-09-26 15:54
“來達州5年,就獲得首屆‘達州人才市長獎’,讓我感動之余,也真正體會到了達州對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視?!?月25日,在得知自己位列首屆達州人才節“市長獎”名單時,達州市中心醫院副院長、副研究員曾凡新由衷感嘆。
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黨的十八大以來,達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人才工作重要論述和中央、省委人才工作決策部署,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人才強市戰略,認真落實黨管人才原則,圍繞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統籌推進體制機制改革、重大工程實施、重大平臺建設、人才精細服務等工作,奮力建設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區域創新人才集聚引領區和創新中心。
截至2021年底,全市人才資源總量達到80.02萬人,柔性引進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在內的頂尖人才401名,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58%,為奮力打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北翼振興戰略支點奠定了堅實的人才支撐。
堅持黨管人才
破解人才工作發展難題
“到達州工作以來,我取得一系列高水平原創的研究成果,申請和授權10項國內外發明專利?!泵鎸τ浾?,曾凡新爽朗一笑,“這在之前是無法想象的。關鍵因素,在于達州給予了足夠大的平臺和機會?!?/p>
實際上,“受益”的不僅是曾凡新本人,作為引進人才的一方——達州,從人才的聚集效應中也獲益匪淺。曾凡新告訴記者,自他從洛陽博士畢業來到達州后,市委、市政府便給予了極大的重視,所在醫院也給予了充分發揮自我的平臺,并通過他先后從北京大學、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等高校引進20余名碩博人才,從而建立起了一支涵蓋分子醫學、臨床醫學、檢驗醫學、分子診斷、人工智能等領域的復合型醫療衛生科研團隊。
之所以取得如此“虹吸效應”,市委組織部負責人介紹,“堅持黨管人才原則是第一條?!背形N瘯⑷瞬殴ぷ骷{入重要議題,定期研究人才工作重點政策、重要項目,堅持重大活動黨政主要領導親自出席,市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運行機制還將人才工作列為黨建工作述職評議考核的重要內容,細化目標責任考核體系,以考核硬指標倒逼“一把手抓第一資源”。
同時,始終把深化改革作為破解人才工作發展難題的關鍵一招,開展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探索,進一步破除人才流動的政策壁壘、人才激勵的平均主義、人才評價的“四唯”傾向。黨的十八大以來,達州先后制定出臺人才新政“十條措施”、高層次人才在達創新創業、服務中心大局強化人才支撐兩個“八條措施”等若干人才發展重要政策,從成果轉化、科研服務、平臺建設、隊伍建設、精細服務等方面,為人才發展提供一攬子支持政策。
“用最優的政策引人才、以最優的服務留人才、把最美的風景給人才”“抓發展必須抓人才、抓人才就是抓發展”,已成為全市上下的強烈共識。
圍繞主導產業
打造鏈條式人才發展體系
2020年9月18日,是四川文理學院智能制造學院副院長、達州智能制造產業技術研究院院長陳光平終身難忘的日子,這一天,他和他所帶領的團隊申請立項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終于獲批。
“這個項目是很多學術人的最高追求!”談到自己的學術成果,陳光平激動不已,“這個項目的研究,主要是解決超冷原子穩定性問題,提升原子鐘的穩定性,進而提高標準時間的準確性?!?/p>
2016年9月,達州市人民政府、四川文理學院和重慶機器人學會簽署協議,共建四川文理學院智能制造學院和達州智能制造產業研究院。這也是達州近年來,聚焦服務重大戰略、重點領域、重點產業、重大項目、重大平臺,以“百千千萬·達人工程”為統攬,打造鏈條式人才發展體系的一個縮影。
達州是革命老區,也是傳統的工業重鎮。針對高質量發展能級不夠,中高端產業發展滯后的問題,市第五次黨代會對人才強市作出戰略部署,明確指出以爭創創新型城市為牽引,聯動萬達開創建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打好柔性引才、平臺聚才、事業留才“組合拳”,加快建成“區域領先、西部一流、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創新創業中心。
在此基礎上,印發《達州市人才發展“十四五”規劃》,以創新驅動引領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建設川渝陜結合部區域人才集聚高地為核心,進一步對全市人才工作發展目標任務、思路舉措作了全面安排部署。相關部門還專門繪制了重點人才尋訪“地圖”,構建新時期達州人才工作譜系。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市先后在清華大學、同濟大學、浙江大學等名校累計引進急需緊缺專業人才2189名。
同時,圍繞“3+3+N”現代產業體系,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則,豐富項目合作、技術攻關和科技顧問等柔性引才方式,常態化舉辦院士專家革命老區(達州)行、鋰鉀產業發展大會、玄武巖纖維產業高峰論壇、萬達開區域科技創新成果對接會等重大人才活動,柔性引進兩院院士18名、“高精尖”領軍人才401名。培養現代產業領域青年科技人才2172名、創新型企業經營管理人才206名、高技能人才19649名,鍛造了一批技藝精湛的巴渠工匠。
突出人文關懷
營造高品質留人生態環境
“作為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的負責人,我能留在達州、能在達州干事創業,是我選擇上的最大榮幸?!闭劶斑_州的用人環境,即將踏入婚姻門坎的曾凡新并不諱言“去留”,“五年來,我已深深愛上了這里的山山水水,最關鍵的,達州給予了我最寬松的研究平臺,對開展醫學研究有很好的容錯度和包容度,讓我完全沒有后顧之憂?!?/p>
事實上,曾凡新的科研團隊們不負重望。幾年來,他所帶領的團隊不僅與北京大學未來技術學院、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等雙一流高校開展深入合作,還與美國斯坦福大學、英國牛津大學、荷蘭萊頓大學等知名高校共同開展科研項目,創建了川東最大的生物資源樣本庫,推動了智能肺、智能靶區勾畫等一系列原創的智能醫學產品落地和轉化。
相較于曾凡新這個“新人”而言,2007年研究生畢業即來到達州的陳光平感觸更要深刻一些?!拔覐囊幻胀ń處?,到如今成為學校的骨干,與市委、市政府的關心支持是分不開的,與學校委與重任的信任分不開?!?/p>
2017年,陳光平在學校支持下完成了博士學業,婉拒了西安某著名高校拋來的橄欖枝,毅然選擇回到達州。此后即圍繞原子鐘物理與技術進行拓展應用,開始激光(雷達)三維成像的研究,于2020年突破國外卡脖子的關鍵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優厚的條件,是我科研成果產出的最大保障?!标惞馄秸f,之所以能在如此短的時間里獲得成功,不僅因為有隨他慕名來達的20多名科研團隊,市科技局、市經信局等部門也給予了極大支持,達州高新區還為其劃撥了每年150萬元的科研經費。
近年來,針對城市發展、交通條件、生活環境等引才留才“硬實力”不足的問題,達州從破解人才思想政治工作務虛難抓實的問題著手,深化黨委聯系服務專家八條措施,落實市縣兩級黨委聯系服務專家人才工作制度,創新成立中共達州市高端人才儲備中心總支部,過主題黨日、志愿服務,舉辦國情省情市情專題研討班等,加強高層次人才政治引領吸納。同時,從住房、就醫、子女入學等入手,為高層次人才提供“親情式”服務,從而將達州打造成人才向往之地、集聚之地、輩出之地,為達州奮力打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北翼振興戰略支點匯聚起磅礴力量。
□達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李道全
來源:達州日報網